加价提车成为“潜规则” 消费者购车需理性

2010年08月30日 10:10

      一些车型因为销量不好而降价促销,而有些车型就因为销量大好,经销商以车源紧缺为由,采取加价销售的行为。加价售车已成为我国车辆销售市场上的“潜规则”,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遭遇:购车“潜规则”

  “我两个月前交了3万元钱订了一辆进口品牌轿车,没想到前两天接到4S店的电话,说要加价3万元才可以提车。”近日,在临沂市做生意的李先生气愤地对记者说。

  两个多月前,李先生在沂河路一进口品牌汽车4S店订购了一辆小型SUV,当时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李先生,由于这款车刚上市不久,车的供应量不足,需要2个月以后才知道何时才能提到车。前些天,销售人员告诉李先生车到了,让李先生到店里来看一看。李先生到店以后,销售人员说这台车是别的客户订的,李先生加3万元钱立马可以将车提走。李先生考虑到自己也不急着开,没必要加3万元提车,于是向销售人员表示想等自己的车到了再提。

  然而令李先生没有想到的是,销售人员说就算李先生提前订车,也是要加价才能提到这款车,而且李先生的提车日期也不确定,有可能要到明年才能提到车。当李先生问到既然提车需要加价那自己交了订金又有什么用时,销售人员告诉李先生,他交订金的好处是可以比别的顾客优先加价提车。

  李先生在失望之余,更多的是对经销商的这种行为感到气愤。由于经销商坚持要李先生加价才可提现车,李先生决定撤单转而购买其它车型。

  调查:热销车型加价才能提车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市场上几款热销车型的经销商,这些店的销售人员均表示要购买这几款新车都需要加价或购买装饰等,否则就要等几个月以后才可以提车。

  在沂河路一家汽车4S店,记者询问了一款厂商指导价在19万至31万元之间的SUV,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店里有几款现车,消费者可以加价提车,带天窗的车型需加1万元,另外还要加1.8万元的装饰,这样购买这款车消费者就要比厂商的指导价多付近3万元。而当记者问如果订车要多久才能到时,销售人员称需要半年,而且半年后加不加钱还不能确定。

  而在另一家汽车4S店,这里近期新上市的一款轿跑车人气很旺。销售人员说,目前只有一辆刚到的现车,只要要加价1.5万元就可以提走,而如果客户选择订车也需要加价1.5万元才可以提车,而且到车时间还不确定。

  记者在两家进口品牌汽车4S店采访时,这两家店近期也各有一款中小型SUV热销,其中一家的销售人员表示如果订车需要到明年,消费者也可以加价3万元,短期内就可以提到车。而另一家店的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店里有一台车是客户前期预订的,结果客户昨天突然退订,记者可以加3万元把车提走。记者致电其中一品牌的全国客服电话,这里的客服人员表示,厂家的指导价是指裸车价格,经销商可以针对当地的市场状况在厂家指导价的基础上优惠或者提高,经销商在定价时有一定的自主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新车上市前都会有预定。但有些无良经销商为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把客户预订的新车加价卖给后来的消费者,而随着买车的人数越来越多,索性不加价或者不加装饰就不卖,一辆车至少加价几千元。经销商就是利用新车供不应求的状况,赚取双份利润,既赚取了预订车主的钱,又让新买主多付钱。

  建议:消费者应保持理性

  加价提车,就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心理战,面对商家采取的“饥饿营销”策略,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该更加理性地面对经销商的这种加价行为。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一位消费者,这位消费者当年曾经加价提车,现在却对当初的行为后悔不已。这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在4年前曾经加价4万提了一款刚上市的越野车,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过2个月,这款车就停止了加价,大约1年之后这款车就开始降价,在这款车改款前,他所购买的这个配置的车型比当初自己购买时便宜了近7万元。有了这一次经验教训,这位消费者表示绝对不会再加价提车。

  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于这种加价行为很气愤,他们表示宁愿不买,也不会加价购车。记者在采访时就碰到到汽车4S店退车的消费者王先生,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购买了一辆36万左右的进口车,在订车时并没有和销售代表协商价格,以为自己可以以厂商的指导价提车,没想到前两天接到通知,要加价才可以提车,否则要到明年5月以后才可以提车。王先生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有这么多车型可供选择,与其加价不如用这个价钱去买一辆更好的。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保持理性,很多汽车厂家采取“饥饿营销”的策略,对于一些刚上市的车型或者预定情况好的车型,他们故意压低产量,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假象,而一些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很严重,当看到有些车型订不到车时,就认为这个车型很好,自己也跟风去买,此时经销商就对于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提出需要加价才可以购买现车,很多消费者都会被这种假象所蒙蔽,急于加价购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