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0年内拟建1000万方地下城 打造百年地标建筑

2013年12月02日 09:56
来源:楚天都市报
 
近日,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武昌昙华林闭幕。闭幕仪式上,组委会公布了新一届“五座武汉城市地标”和“十项最具影响力的武汉设计工程”,古德寺位居城市地标之首,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位居十项工程之首。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双年展和前年相比,展厅更多、展品更多、观展人数更多影响更大。今年参观人数比上届增加了2到3倍,有10万人之多。此次展出的部分作品,还受邀于明年在柏林展出。
 
新地标五大地标建筑古德寺得票最多武汉正着力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此次设计展以艺术形式展示武汉百年建筑之成果,通过工程设计和视觉艺术的结合展示工程之美。
 
展会期间,广大网友和市民积极投票评选“五座武汉城市地标”和“十项最具影响力的武汉设计工程”。最终,古德寺、江汉路水塔、湖北省图书馆、晴川阁、武大行政楼荣膺“武汉城市地标”前五位;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京沪高铁、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武汉大道、湖北省图书馆新馆、湖北省博物馆、海南金海浆纸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生活用纸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厂、越南国家油气集团金瓯化肥项目、保利文化广场深基坑设计等成为本届“十项最具影响力的武汉设计工程”。
 
两年前的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评出5大城市地标为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江汉关大楼、武汉大学图书馆、汉口汇丰银行大楼。同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工程等成为首届“武汉设计”最具影响力十项工程。
 
新动向未来10年建1000万方地下城同样是特大城市,北京、武汉的街道上全是人和车,而城建面积更大、机动车保有数量更多的东京,街头却显得安静、有序,这是什么原因?人都去哪了?
 
在双年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张巍透露称,在传统三维城市的基础上,国外强化地下空间维度,由此形成五维城市的概念。给城市以天空,给大地以宁静。
 
按照这一最新思路,未来10年,武汉将迎来地下空间建设的高峰期,城区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相当于1400多个标准足球场。
 
据介绍,武汉将借鉴东京、新加坡等地经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利用地区为人流集中、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心区,将尽量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依托,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地下空间综合体。
 
目前,建设中的武汉王家墩商务中心的地下空间规划有4层,分别布置商业设施、地铁中心站站厅、地下环路、地下街和停车场等,建设以地下环路为主的地下交通转换系统。将来,地面上基本看不到拥挤的车和人,几乎全是绿地。
 
新目标“武汉设计”瞄准千亿目标您可能不知道,最难修的西藏墨脱公路、宜万铁路,漂亮的哥斯达黎加体育场……这些标志性的工程建筑,均出自“武汉设计”之手。在昙华林艺术区,很多市民边参观边感慨:“真没想到,这么多的漂亮而有影响的工程,都出自武汉设计!”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秘书长、市重点办主任金志宏介绍,武汉的工程设计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稳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武汉共有勘察设计企业436家,其中184家拥有甲级资质,仅次于北京。2012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比去年增长12.1%,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今年的产值将突破800亿元,至2015年将达到千亿。
 
根据武汉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方案,武汉将实行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工程设计产业的发展。工程设计单位出现一位院士,政府奖励1000万元院士基金,一个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给予500万元工作基金,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奖300万元,资金发放到企业,使用由单位分配。
 
新观点用细节打造武汉百年地标建筑工程之美乃大美。从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到北京长城、陕西秦始皇陵,从古至今,优秀的工程从来都是与设计和艺术相伴而生的。我们的大武汉,如何使建筑、道路、桥梁、地铁等与大江大湖之美和谐共生?眼下武汉正处在大建设时期,2049年之后我们回望武汉,会留下多少不忍拆除的百年精品?
 
“19世纪中叶,巴黎也是一个大工地,可一百年后漫步巴黎街头,仍然可以发现有文化、有历史,值得称赞的一面。”在武汉设计双年展设计与投资企业的高端对话上,绿地集团建筑研究院院长唐海波提出,反观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真正“流芳百世”的精品并不多见。
 
唐海波认为,很多建筑500米外看很美,50米外看依然美,可近到5米的距离就会发现瑕疵。原因就在于许多设计的细节没有到位,建经典建筑是为城市贡献力量,只有建精致建筑才能给城市留下印记。
 
在武汉大学刘再起教授看来,艺术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品位要求,城市除了具备生活、工作、交通等功能外,还需要优雅格调、人文气息、艺术气质。他说,良好的艺术城市形象能够为城市带来直接的间接的经济文化效应,扩大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武汉应结合自身的山水地理格局来进行规划,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