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短命建筑出现源于非理性对待建筑遗产

2009年08月13日 17:41
责任编辑: 赵开忠

      2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南京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论坛上说,据统计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短命建筑”频繁出现,源于人们对待近现代建筑遗产不够理性。

  单霁翔说,长期以来,不少城市决策者,甚至规划建筑师们,不同程 度的轻视或抵制已有建筑,企图通过自己的作为和作品来说明传统文化遗存和建筑形式无法为新时代服务,因此需要一场摧枯拉朽的改造。“短命建筑”之所以在我国出现,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近现代建筑遗产。

      单霁翔认为,较之古代文化遗存,近现代建筑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最为年轻,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忽略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使近现代建筑遗产不断遭到损毁和破坏。同时,由于在保护理念、认定标准、法律保障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体系,使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充满了挑战。实际上,留存至今的近现代建筑遗产数量,与曾经拥有的和已经遭到破坏的近现代建筑遗产数量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公众的支持,近现代建筑遗产必然会面临比早期文化遗产更严峻、更危险的局面。因此,应针对近现代建筑遗产的特点,及时实施抢救性的保护。

      单霁翔说,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还存在着不能回避的技术难题。较之古代建筑,在保护和维修方面往往面临更大挑战。尤其是20世纪以来,全球开始广泛采用新型材料和新的施工体系,但相关的技术标准并没有建立或尚不成熟。因此,许多近现代建筑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导致永久性的毁坏或消失。此外,由于近现代建筑遗产往往是正在使用的“动态遗产”“活态遗产”,产权人或使用者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对其经常加以变动,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近现代建筑遗产的整体风格和建筑质量,甚至伤害城市民众的集体记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单霁翔说,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同样要求其周边环境与本身的历史氛围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需要对文化遗产背景环境提出控制要求,不应随意改变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优化阅读

临沂楼市

报广监测

临沂专题

8月热盘推荐|这些卖的最火的楼盘推给你~

临沂市场周报2022年第25-26期

[楼盘评测]银河湾·3号院

国庆小长假选房好时机,这些新盘不容错过

央行罕见同时定向降息降准

合作媒体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