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亮:房改除不了房市病根

2009年10月21日 10:22

近日,天涯、猫扑等国内知名论坛上有一个帖子非常火爆,后经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大讨论。这个帖子的名字叫《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

帖子称,“如今的大部分人不吃不喝需要大概15-20年的时间才能买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失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因为高房价,很多80后的最大抱负只是拥有一套房子,因为高房价,80后沦落为最没有志气的一代。”

如果20年前,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一定回答你“我将为祖国的民主和强大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回答“我要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财富要超过比尔盖茨”;而今天北大学生的抱负已经沦落为能够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当中国骄傲地宣布GDP进入世界前三、航天员进入太空漫步时,高房价却正在把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发展力消磨殆尽,正把他们逼入堕落的深渊。当青年人最大的理想变成为一套房子奋斗终生时,这个国家就只会产生房奴。

这是民间对于高房价的声讨,而建设部官方此时正在忙着辟谣和扯淡“二次房改”,并高调宣称房价没有泡沫。

随着地价、房价的新一轮飙升,现行住房制度的弊端显露无疑,“二次房改”的呼声也随之而起。近日,有媒体报道称,14位房地产界专家学者联名上书相关部门,建议进行二次房改,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组织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此次二次房改方向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同时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正当“二次房改”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住建部一瓢冷水从天而降。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明确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住房目标仍然是住有所居。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的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是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

关于目前的高房价和楼市泡沫问题,陈淮主任甚至玩起了“扯淡的幽默”:“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

抛开住建部陈淮主任的扯淡,我们务实地分析一下“二次房改”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1998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化进行至今,面临三大挑战,也是三大改革根本。

第一个挑战是土地财政,这意味着中国税费体制的大改革。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税制数年后,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收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达到极致。

要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只有改革目前并不合理的庞大的公共财政体系,重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税结构,培育起足以替代卖地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实现前一条,需要朱镕基总理分税制改革的巨大勇气,以及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实现后一条,需要将各地工业均衡发展、以消费税取代生产型的税收。在这两方面,我国的改革远未起步。

第二个挑战是住房保障体制的建立遭遇资金来源的严峻考验。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资金的大头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但在目前财政收入困难、保障住房对于地方GDP、税收与小金库毫无益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什么动力改变商用地用途,转而多建保障型住房?只要实体经济出现困难,房地产保增长、拉内需的作用就显现无遗,房价就可以名正言顺大幅上涨。

第三个挑战,也是最重要的挑战,房改面临着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挑战。前不久社会热议的中石油“购房门”事件,就是央企以巨资变相参与房地产运作、获得低价房给予特殊职工的典型案例。对于如此不公平、不市场的行为,中石油与某些评论者居然振振有辞声称,是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由此获得了一些人的同情。

在痛恨高房价与充满虚无色彩的怀旧思潮中,计划经济时代的住房政策被抹上炫目的道德亮色,这种道德优势,加上中国土地划抹过程中的不公平,政府与央企内部的论资论权论背景排序的劣质性结合在一起,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的大倒退。

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在土地财政、在错误的激励机制、在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在对计划经济的虚幻膜拜。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病根,住建部调研十次、改革十次也未必有用。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