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巨头玩交易 金融街收购SOHO上海项目

2014年03月14日 09:50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SOHO中国是上一轮商业地产开发销售模式的代表企业,在北京成功开发销售了多个以SOHO冠名的标志性项目之后,于2009年携百亿资金进入上海。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以风卷残云的速度拿下8个项目,其中包括备受争议的当年地王上海外滩8-1项目。较为著名的静安区“东海广场”项目和长宁区“中山广场”项目在收购之后,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销售,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卖掉的办公楼在所在区域卖出了天价。
 
商业地产巨头玩交易 金融街收购SOHO上海项目
 
但随着上海外滩8-1项目权益争夺事件之后,SOHO中国的好运气似乎也耗尽了。之后,SOHO中国的运作碰到了重重障碍:
 
其一,上海政府方面不接受。信誓旦旦说要给区域政府添砖加瓦的SOHO中国,结果销售的办公项目都是中小户型,而引进的都是来自西北的投资客户,没有带来真正的大牌企业实体经济。
 
其二,销售方面也逐渐遇到瓶颈。上海毕竟不是北京,主流客户群体也不是西北客户,客户群体多来自江浙沪,北京行得通的销售模式在上海并不被接受。随着销售陷入僵局,SOHO旗下的销售团队也逐渐出现内讧、发生分裂,从营销总经理到销售总监纷纷离职,把SOHO那一套销售模式带到上海其他项目中,也“祸害”了不少项目。
 
其三,上海战略的失败。从2012年潘石屹提出“SOHO中国不再散售,改为持有物业并出租”开始,标志着SOHO中国销售模式的溃败。从2013年年底爆出SOHO中国要出售上海的3个项目,到现在成功的交易了两个,又代表着SOHO中国上海战略真正的溃败。来自北京的上市公司,最终也没能够成为上海的主流房企,这只能说是SOHO中国的遗憾。
 
其四,北京战略可能也是一个烟雾弹。今天,再回北京,你信这话吗?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潘石屹原来玩的那个北京了,办公、商业的价值也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最重体现在地价上,已经没有机会再以当年的价格,在如此好的地段上获得项目。未来北京项目的运作,绝对不是单纯依靠这点现金就够的。SOHO中国现在的新闻主要在海外看楼看地,也预示着SOHO中国很有可能将被中国的地产行业摈弃出主流地产圈。
 
再来说说金融街,我们很遗憾地说“金融街来晚了”。作为中国最好的商业地产企业之一,特别是成功地运作北京金融街之后,金融街一直都想进入上海,但是一直没有。应该是3年前进入才是更好的时机,现在进入上海滩,金融街错过了外滩、错过了陆家嘴、错过了世博、也错过了虹桥枢纽,今天进入的两个的商办项目从商业的角度来讲都比较“非主流”。
 
首先,“静安广场”项目虽然名为静安,但是实际上处于静安、长宁、普陀三区交界的曹家渡,由于受到静安寺商圈、中山公园商圈和长寿路商圈的夹击,“静安项目”的商业和办公的氛围比较一般,这块三角地其实是一块鸡肋。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熟悉,因为这块地方有我居住了30多年被动迁的老宅,我肯定要比SOHO中国和金融街更为了解。
 
其次,“海伦广场”项目也是经过两次转手,2011年4月19日,SOHO中国从杭州紫元和上海嘉联手中以24.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海伦广场项目,而现今SOHO中国又转给金融街。四川北路其实已经在衰落,从原来上海的四大商业街之一,沦落到今天连大宁商圈都及不上的地步,你还寄希望于这个区域成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海伦路的这个位置实际上是非常尴尬的,如果好的话,我想潘石屹应该早就将海伦广场建立起来并且销售完毕了。你到四川北路任何一家商场中看一下,营业员比顾客多的场景比比皆是。
 
因此,金融街拿了这两个鸡肋项目作为其进入上海的标志,个人觉得金融街实际上是“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有很多人说这两块地较为便宜,但是,在我看来,商业地产中并没有绝对的便宜,尽管收购价格和潘石屹当时的报价还是打了6折,但是众所周知,商业地产不是看“便宜”,而是看“效益”,如果未来租赁、运营都没有效益的话,表面上的便宜并不是真正的便宜。
 
这次两大商业地产巨头的交易,真心让我捏了一把汗,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商业地产最重要的仍旧是——地段!地段!地段!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做的。政府千万不要认为土地规划成商办用途之后,它就自然具备了商办功能、具有了商办需求,政府其实才是这些问题项目真正的责任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