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能演变成“炒地皮”

2013年01月19日 11: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段时间,“城镇化”的话题备受关注。近日《证券时报》报道,“基金调仓瞄准城镇化主题”,“掘金6大主线7地产股”。报道称,在房企纷纷出手拿地的同时,年底各地政府也在扩大土地供应规模,不少地方土地市场迎来井喷。另据《今日早报》报道,在杭州举行的财通证券2013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对于目前市场热门的“城镇化”主题,民生证券建筑与工程首席分析师王小勇作出“精辟解读”,其主要观点是:“新型城镇化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创造房地产投资需求。”
 
如此解读“城镇化”,岂不是在怂恿地方政府“炒地皮”吗?
 
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建设已经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想当初,有不少地方政府就是因为误读了“城镇化”这个概念,才导致把出卖土地资源当作其主要内涵。如此“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短期行为,显然有悖于科学发展观。
 
笔者以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无非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建共享小康社会。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且重在有相应的项目产业做支撑。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从美国的实践看,“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任何项目产业布局,开发再多的房地产、建再多的高楼大厦,恐怕也是一座“空城”。这样的城镇化,只能造成包括土地在内的国有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或变相流失,可谓“劳民伤财”。鉴于此,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让项目产业先行起步,着力抓好投资项目产业,以此来粘合城乡,形成合力,实现城乡资本的良性循环。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就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避免盲目上项目,尤其是乱建乱占耕地的房地产。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把投资项目的规划做好,确保城镇化建设健康、平稳、有序地开展。其次,要避免“竭泽而渔”。在投资项目时,要对土地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切忌急功近利,避免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此外,要避免走封闭式老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任何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跨区域跨行业配置,决不能搞“各自为政”。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